我國的經濟性特區
我國的經濟性特區,是指在國內劃出一定的范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采取較國內其他地區更加開放和靈活的政策,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促進經濟發展的特定區域。主要有: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學城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及旅游度假區等類型。
1.經濟特區
經濟特區是我國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地區,也是實行特殊優惠政策、集中吸收外資的重點地區。自1979年以來,我國先后設立了深圳、珠海、石家莊、廈門和海南五個經濟特區。特區致力于發展以工業為主的外向型經濟,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技術窗口、管理窗口、知識窗口和對外政策窗口的作用。
我國的經濟特區與一些國家設立的出口加工區、自由貿易區的共同之處主要表現在:重視投資環境的建設,大力吸收國外投資,并對外來投資者實行減、免稅優惠政策。在經濟活動方面實行特殊的政策和規定,鼓勵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然而,我國具體國情使這些特區有其特征:其一,面積較大,人口眾多,經營范圍廣泛,涵蓋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各部門;其二,功能較多,不僅發揮對外開放的基地和窗口作用,而且發揮經濟體制改革試驗場所的作用;其三,與國內其他區域的經濟聯系非常緊密。
2.經濟技術開發區
1984年以來,我國在沿海、沿江開放城市的工業建設地帶設立了一批經濟技術開發區。具有促進外商投資、加工出口、開展國際貿易保稅及技術開發等功能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我國吸收利用外資的重點地域,且是拓展國際經濟合作與交流,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務是在劃定的區域范圍內,集中建設基礎設施,完善涉外經濟法規,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機構,創造吸引外資的良好環境,引進先進的工業項目。
經濟技術開發區與經濟特區有所不同:首先,在管理體制上,經濟特區是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域,開發區則是其所在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和管轄下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域;其次,在經濟結構上,經濟特區是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的外向型綜合性經濟,開發區則以發展先進的工業生產和科研為主;后,在對外資企業的政策上,經濟特區的外資企業享受的政策優惠多于開發區的同類企業。
3.科學城技術產業開發區
科學城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借鑒國外高科技園區的成功經驗,在適當地點劃出一定區域、賦予優惠政策、集中發展高科技以實現產業化的特定地域。它主要依托國內的科技力量和工農業基礎,吸收國外資金,引進先進技術,致力于我國科學城技術科研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和國際化,促進科學城技術產業的形成和發展。
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石家莊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是我國第一個科學城技術產業開發區,石家莊中關村科技園是我國典型的科學城技術產業開發區。
4.保稅區
保稅區是我國借鑒國際上自由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在重要的外運港口設立的。其基本功能有三:一是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貿易服務;二是國際轉口貿易;三是出口加工。
1984年我國就提出了保稅區的設想,進入90年代,我國沿海地區逐步建立起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我國設立的第一個保稅區,也是我國目前開放、政策優惠的保稅區。
5.邊境經濟合作區
為繁榮內陸邊境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從1992年開始,我國在一些邊境開放城市先后舉辦了邊境經濟合作區。其目的在于利用邊境開放城市的特殊條件,外引內聯,廣泛吸收國內外投資,在合作區內發展一些面向周邊國家市場的出口加工工業,加速沿邊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帶動整個邊境開放城市的經濟發展,進而增強與毗鄰國家發展經濟交往的能力。
6.旅游度假區
旅游度假區是1992年以來我國在交通方便、經濟比較繁榮、風景聞名于世的地區興建的、以接待境外游客、發展國際旅游為主的特定經濟區域,大致有熱帶海洋度假、溫帶海洋度假、平原內湖度假和山地內湖度假四種類型。區內建設綜合服務、度假別墅、景觀旅游、休閑療養、游樂中心功能小區,以滿足各類游客的喜好和要求。
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國內外市場籌集資金,注重利用外資。其經營面向市場,瞄準國際客源并促進國內旅游。國家在資金運籌、稅費減免、進出口管理、擴大外商投資領域等方面實行扶植政策。